上二年级的儿子和我说:隔壁班的某某某家里特别有钱。
他家里住着大别墅,每天有100元的零花钱,只要是他想要的,他爸爸妈妈都会给他买。
儿子羡慕地对我说又好像是在自言自语:要是我们家也像他们家那么有钱就好了,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。
以前儿子问我要东西,我经常说:等等再买。
现在儿子问我要东西,我的回答经常是:不买。
我知道我和孩子早晚有一天会谈到“钱”这个话题。
我一直在琢磨着怎样告诉他真相:人和人之间是有差距的,而且是天生的,拥有的钱也是有差距的,也带有某种“天生”的气质。
在孩子表示出对“钱”的渴望后,至少解决了一个问题:
我不再去过多关注孩子的成绩。
既然“赚钱”有背景、天赋、能力等等因素的加持,那么学习成绩肯定也会有。
所以,我也特别不希望他在我面前提到:某某某同学他父母又给他买什么玩具了,又去哪里旅游了。
竟然用这种方式,在孩子的成绩和大人的赚钱方面达成了平衡与协调。
这是绝对没有想到的结果。
但是,我仍然要回答关于孩子“钱”的问题,我和他说:
这个世界上“钱”是数不清的,但是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拥有它,包括世界首富。
其次,“钱”可以让人快乐也可以让人痛苦。
快乐来自于:可以轻易得到想要的很多东西。
痛苦来自于:欲望未必总是能得到满足,总有人比你更有钱。
再者,有的人因为出生背景、教育资源、人生阅历、机遇不一样,赚到的钱也不一样。
有的人躺赚,有的人心力交瘁也未必赚得到。
还有,幸福感和钱有关系,但是没有绝对的关系。
否则,这世界各处会多出更多想有钱,但是却没有机会和能力赚到钱的人。
孩子可能问我什么是幸福,或者怎么样算是幸福?
单单从赚钱方面来说:幸福感是自己的野心和收入正好成正比。
既不需要难受地仰着脖子,眼巴巴看着人家花团锦簇,也不需要低着头去俯视人间烟火,悲天悯人。
不幸福,大概就是野心、欲望与收入不成正比,要得太多而忽视了自己的综合能力。
如果觉得自己野心够大,欲望够强烈,就千万别在家窝着,好好出去奋斗一下,否则一定会原地爆炸。
如果喜欢日上三竿起,日落而息眠,就没有必要走进乱哄哄的斗场。
奋斗的人满身带血,栉风沐雨,依然觉着幸福。
平凡的的人鸡鸣鸟叫,粗茶淡饭,也依然觉得幸福。
就怕:让想奋斗的人鸡鸣鸟叫,粗茶淡饭;让想平凡的人满身带血,栉风沐雨,不痛苦才怪。
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的纬度,干自己想干的,努力赚自己能赚的,就是幸福。
所以说:孩子 ,不要纠结,更不要为“钱”而痛苦。
当你选择自己心中所爱,刀山火海不要喊“痛”。
当你选择宁静致远,囊中羞涩不要喊“苦”。
如此而已,人生多半不会因为钱而纠结了。
本文来自作者:网创妙策,不代表网创妙策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gcmcom.com/642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