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这个世界充满爱和善意的人,也终究会被世界温柔以待。
作者:林十九 / 图片:网络
原创作品,转载注明来源
偶然看到一个新闻:
妙龄少女无意间感染了艾滋病,于是伙同男友报复社会。
以出卖肉体的方式与上千名男性发生关系,传播艾滋病毒。
网上搜索类似的新闻,结果高达2000多条。
不免有些唏嘘,难道患上艾滋,就有了报复社会的理由?
如果每个人都在遭受到世界的恶意后回以同样的恶意,那这个世道得乱成什么模样?
这种风气,比病毒本身,更为可怕。
人生实苦,却苦不过人心
作为一个不幸感染艾滋病毒的患者,她是值得我们同情和关心的。
但如此不择手段地去传播,让更多的人受害,实属不应该。
人之所以为人,是因为我们对生命有着本能的敬畏,知道什么该做,什么不该做。
比如震惊全国的大连宝马车撞人事件,5死5伤,何其惨烈。
他只是投资失败,对生活失去信心,但别人失去的是亲人,甚至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。
这样的蓄意报复,与禽兽有什么区别?
同样的还有闹得沸沸扬扬的贵州公交坠湖21人死亡事件,起因也不过是对拆迁问题不满,蓄意把车开入湖中所致。
自己的事是事,别人的生命就真的这么不值一提吗?
说到底,不过是缺少对生命的敬畏之心,少了一点人性的善良。
如《红与黑》里说的:
“在人生的这片自私的沙漠里,人各为己,人人都是在为自己打算。”
生而为人,最可怕的时刻在于:我经历过的苦,要千百倍找人偿还。
苦难面前,请多一点善良
没有谁的人生是无灾无难的,区别在于如何对待。
还记得被保姆纵火烧死一家四口的林生斌吗?
面对生活给予的苦难,他完全有理由痛恨这个世界,甚至是狠狠打回去。
但他没有,反而选择以行善的方式来重塑自己的生命。
无论是地震还是疫情,捐款名单上都会有林生斌三个字。
他还筹建了“潼臻一生”公益基金,为的是提高中国高层住宅防火减灾水平,和完善家政行业保姆甄选管理机制。
他说:因为经历过,所以不想别人再经历。
不被伤害吞噬,不被苦难压垮,不与社会为难,就是做人最基本的素养。
罗曼罗兰有句名言:“善良不是一种学问,而是一种行为。”
不管这个世界让人绝望到什么程度,都要坚持做善良的事。
它无关富贵贫穷、学问高低,是根植于人内心最初的本能。
保持好这种本能,也是选择了更加温暖的人生。
用心生活,是对苦难的最好回应
看到一个高位截瘫七年消防员的自录。
因一次训练时的意外坠落,后颈着地,导致他脖子以下全部瘫痪,彻底失去对自己身体的“掌控权”。
从“救人于水火”的消防员,到生活不能自理的高位截瘫,整个人生,等于全毁。
他也曾想不开,尝试咬舌自尽,咬唇自尽,但是没死成。
而后他每天尽可能让自己浑浑噩噩地睡着,就怕一醒来,只能望着天花板胡思乱想,然后不可抑制的忧郁。
直到一位心理咨询师的出现,命运有了转机。
通过学习,他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书,还开了一个心理咨询的工作室,主要服务对象是青少年,少数成年人。
现在的他,可以说是个喜剧人人设,不少视频看得人捧腹大笑,甚至忘记了他高位截瘫的事实。
在人生至暗时刻,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,有朝一日他能对社会产生贡献,并且于镜头前自得其乐。
兹维亚·古沃尔在《用心生活》一书中说:”当我们用心地生活时,我们的心扉是敞开的。”
不辜负生活赋予人生的每一个阶段,才能活得光华熠熠,活得闪闪发光。
结语
现实生活中的风风雨雨,是是非非,我们都无可避免,也无法逃避。
但是,我们可以选择在艰难的人世间,以一颗宽大而柔软的心对待生活。
虽然世界有时候很黑暗,但不能因此就丢掉善良,丢掉自己。
换一种心态,一种情绪,也许人生就会变得不一样。
一如常人所言:心宽一尺,路宽一丈。
把心放宽,能释然地释然,能看淡的看淡,方不负此生。
愿你我都能把苦难看作是一种磨砺,行一方之善,照亮别人,也照亮自己。
本文来自作者:网创妙策,不代表网创妙策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gcmcom.com/6424.html